找到相关内容925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唯识思想的开展

    。可惜的是,在印度于八世纪的末叶,在中国于十四世纪中叶,几乎消声匿迹,而直到近百年来始见复活。  二、本论  大乘佛教在思想上分为:根基“般若经”的空思想和根基“解深密经”的唯识思想二类。前者俗称中观...第三时是唯识中道教,这是对五乘根机说的。前二时教是不了义,唯第三时是真了义。  关于三时教,“解深密经”“无自性相晶”第五说:“  世尊初于一时在婆罗痆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,惟为发趣  声闻乘者,以四谛相...

    杨白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0968364.html
  • 真如说与玄奘的创新

    宗如同相信法相唯识宗一样,甚至以往有论者认为玄奘不专守一家,而对各家各派都加以崇奉,这却是一种误解。在以三时判别佛教各宗高下深浅之时,法相唯识宗的态度就很鲜明。在其根本经典之一《解深密经·无自相晶》(大意...的低级阶段。最高的真理还是大乘有宗的理论。玄奘在印度曾作过《会宗论》(参见《慈恩三藏法师传》卷四),今已不存。据《解深密经》的上述判教原则以及隋唐各大佛教宗派判教的通例,可以推知他必以唯识论作为最高...

    徐仪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92069072.html
  • 唯识三性与台宗止观

    宗乃立。又有其弟子窥基大师立论着疏,弘扬学说,更使此宗在唐朝盛弘。至会昌法难后,论书多被焚毁,数百年间,乏人研习,逐至衰微。近来研究者颇多。  此宗依据《解深密经》、《瑜伽师地论》等,判释迦一代教法为有...圆融妙义。  (一)、唯识宗的三性三无自性  三性即是遍计所执性、依他起性、圆成实性。为遣执故,依三性立三无性。三无性即是相无性、生无性、胜义无性。《解深密经》云:“善男子,云何诸法相无自性性?谓诸法...

    本悟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4673548.html
  • 永明延寿对九识学说的态度

    学说提出不同的见解。  玄奘指出第七识是恒执为我之末那识,不同意真谛以阿陀那为第七识的观点。在佛教经典中,阿陀那只是阿赖耶识(阿梨耶识)的异名。  玄奘译《解深密经?心意识相品》卷一云:“此识亦名阿陀...是第八异熟,谓成佛时转第八成,无别第九。”[5]真谛因为误解经典的原意而产生了误译。  玄奘新译《解深密经?无自性相品第五》云:“世尊初于一时在婆罗痆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,惟为发趣声闻乘者以四谛相转正...

    孙劲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074083.html
  • 藏传佛教史上的“他空见”与“自空见”(续)

    百业经》、《缘起经》、《法轮经》、《解深密经》等大小五十部经典,这是佛陀因势因时,依不了义而讲,故而成为后来佛教内部在一些理论问题上产生争论之根由,落于常边;第二次在灵鹫山转法轮时,为大乘中根种姓的...央掘摩罗经》、《解深密经》、《楞伽经》等二十余部经典。宁玛、觉朗认为,这些经典的内容,不因势因时,唯依胜义讲说,是究竟了义实教,为了义经典,所以不生争论。他们认为,这就是佛之非有非无、不落常断二边之究竟了...

    班班多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30542395.html
  • 三性与二谛

    遍计所执不过是迷情上所执的妄相,犹如病眼见空花,其体本无。因为这种自性完全是由名言假名安立的,若离能所二取名言,就根本无有三自性可得,故名相无性。《解深密经》云:   “此由假名安立为相,非由自相安立...自然性。依他起法是依众缘所生,并非无因生,所以称之为生无性。《解深密经》云:   “此由依他缘力而有,非自然有,是故说名生无自性。”   第三胜义无性是依圆成实而建立的,胜义即时是殊胜的境义。圆成...

    法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4849717.html
  • 唯识研究及其现代意义——林国良研究员访谈录

    经典的诠释方面成就卓著。自2000年《成唯识论直解》出版后,一直致力于《解深密经》、《瑜伽师地论》等唯识学经典的诠释工作。   哈磊,哲学博士,副教授,研究方向为佛教、中国文学,现任教于四川师范大学...   答:中观应成派破唯识破得非常热闹,如破第八识、破自证分,等等。在此种破斥下,似乎唯识学的根本理论全都错了。   但关于唯识与中观何者究竟,《解深密经》的“三时”判教早有...

    林国良 哈磊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390771452.html
  • 从“真如缘起”到“法界缘起”的进路“一心”观念的确立

    后来的大乘经论,如《解深密经》、《大乘庄严论》、《佛地论》等的“真如说”,都具有相当深远意义的影响。三、大乘佛教的“真如缘起说” 从“真如缘起说”的立场来说︰在大乘佛教的三大系统当中,皆有其自身...,还是可以把它回归到“真如”本身,当然,这一个“真如”的本身,在唯识家的立场来说,便是“依他起性”。有关唯识或瑜伽系统的“真如说”,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,便要算是《解深密经》和世亲的《摄大乘论释》所说的...

    黄俊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2046878.html
  • 二十世纪西方唯识学研究回顾

     普森最著名的学生是艾蒂安·拉莫特(tinne Lamotte),他极大地推进了瑜伽行派的研究,其成就在西方学者中迄今无人匹敌。1935年,他将瑜伽行派的根本经典《解深密经》翻译为法文,由于梵文已佚...博士论文。施米特许森论述瑜伽行派的就职论文一直没有出版,但是他对有关阿赖耶识经典文献的全面考察,留下了对瑜伽行派这一基本概念的最彻底的讨论。约翰·鲍尔斯(John Powers)从藏文译出了《解深密经...

    [美]丹·鲁索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74359569.html
  • 中观唯识了不义不了义略论——兼与苦心法师商榷

    解深密经·一切法相品》佛告德本菩萨曰:“谓诸法相,略有三种,何等为三?一者遍计所执相,二者依他起相,三者圆成实相”。而《摄大乘论·总标纲要分》却说:&...加以区别,互相通用的原故,从《摄论》中可以看出。胜义谛,是诸法法性、法界、实际、真如,若按一般说法,应该叫胜义谛性才对,《解深密经》却偏偏叫胜义谛相,这便是性、相在唯识学上互用的铁证。唯识宗所谓的自性、...

    智德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1768206.html